[1] 叶华谷,邢福武. 广东植物名录[M]. 广州: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5: 1—500.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第1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7.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第2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
[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第3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
[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第4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
[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第5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6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8]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7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
[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8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1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9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
[1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10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
[12] 吴兆洪. 秦仁昌系统(蕨类植物门)总览[J]. 广西植物, 1984,4(4): 289—307.
[13] 吴征镒,周浙昆,孙航,李德铢,彭华.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1—567.
[14]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Ⅳ): 1—139.
[15]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彭华,孙航.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3): 245—257.
[16]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李德铢,彭华.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7] 陆树刚. 蕨类植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362.
[18] 王瑞江. 广东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7.
[19] 李锡文.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 1996,18(4): 363—384.
[20] 高一丁. 云开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1] 臧得奎.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1998(3): 459—465.
[22] 严岳鸿. 广东及香港的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保育[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5.
[23] 杨宁.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24(1): 57—59.
[24] 陈锡沐,李镇魁.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1): 97—102.
[25] Zhu H, Yong C, Zhou S S, Wang H, Yan L C. Vegetati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a tropical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southern Yunnan, SW China, with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J]. 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 2015,8(2): 528—546.
[26] Zhu H. A biogeographical study on tropical flora of Southern China[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7,7: 10398—10408.
[27] Shah M, Hussain F, Shah S N M, Ahmad I, Wasila H. Life form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 of humid temperate forests located in remote area of Pakistan[J]. Global Journal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3,3(2): 276—281.
[28] 林伟通,郑明轩,吴永彬,毛君竹,唐熙媛,李磊. 广东万绿湖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46(1): 48—52.
[29] Qian H, Song J S, Krestov, Guo Q F, Wu Z M, Shen X H, Guo X H. Large-scale phytogeographical patterns in East Asia in relation to latitudinal and climatic gradients[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03,30: 129—141.
[30] 农东新.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31] 朱永钊,熊露桥,黄萧洒,陈焕锦,程楠楠. 陈禾洞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资源调查[J]. 绿色科技, 2018(16): 13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