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专辑[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Ⅳ): 1–139.
[2] 李锡文.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 1996, 18(4): 363–384.
[3]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4] 吴征镒, 周浙昆, 孙航, 李德铢, 彭华.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5] 万霞, 张丽兵. 世界维管植物新分类群2021年年度报告[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8): 5–12.
[6] 左政裕, 吴世远, 董仕勇. 广东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桫椤科植物资源调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 45(3): 248–254.
[7] 潘发光, 林喜珀, 顾惠怡, 林春惠, 李玉玲, 易绮斐.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群落种间联结性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0(1): 52–60.
[8] 王登峰, 叶华谷, 曹洪麟.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植被初步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4(4): 27–31.
[9] 王发国, 叶华谷, 赵南先.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广西植物, 2003(6): 495–504,522.
[10] 廖初琴, 缪绅裕, 廖水意, 唐刚, 吴书德, 彭友贵. 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J]. 绿色科技, 2022, 24(1): 14–17,21.
[11] 林杰妤, 曾思金, 李文斌, 陈蕾伊, 唐光大. 江西东南部东江源区森林维管植物区系[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 51(4): 299–305.
[12] 罗森元, 吴世远. 促进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 中国林业产业, 2021(8): 56–57.
[1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4]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5] 李德铢.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16] 王瑞江. 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17] 董安强, 陈林, 王发国, 邢福武.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研究[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5(2): 1–7.
[18] 和太平.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7): 75–84.
[19] 李宏伟, 何长斌, 陈广文, 胡箭.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特征[J]. 云南林业科技, 1999(2): 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