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一池. 树木育种原理与方法[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98–139.
[2] 郭祥泉. 邓恩桉栽培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 212–270.
[3] 俞新妥. 杉木栽培学[M]. 福州: 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72–240.
[4] 廖世水. 高世代杉木种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40(3): 72–88.
[5] 郭祥泉,吴成忠,郭祥堆,吴载璋,郭奥捷,郭永俊. 用“t”检验选择法筛选杉木优良种源子代耐瘠薄优株[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33(2): 7–13.
[6] 翁玉榛.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2(1): 15–18.
[7] 李婷婷,陆元昌,庞丽峰.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初步效果[J]. 林业科学, 2014,50(5): 90–100.
[8] 马祥庆,刘爱琴,黄宝龙,陈友力. 氮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 2002,38(6): 53–57.
[9] 许忠坤,徐清乾. 杉木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选育技术[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25(6): 1–6.
[10] 杨玉盛,陈光水,黄宝龙.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与养分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4(2): 25–28.
[11] 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康文星,方海波. 第2代杉木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循环[J]. 林业科学, 2002,38(2): 2–8.
[12] 何宗明,范少辉,卢镜铭,杨旭静,翁贤权.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6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6,42(11): 47–51.
[13] 吴载璋,郭祥泉,林建丽,董晨玲,郭祥堆,郭永俊. 杉木优良种源子代对施肥处理2年期生长的后效应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33(2): 7–13.
[14] 张建国,盛炜彤,熊有强,万细瑞.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6,42(4): 44–50.
[15] 洪伟,吴承祯. 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7–12.
[16] 郭祥泉. “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对杉木养分供求响应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31(5): 132–137
[17] 郭祥泉,洪伟,吴承祯,洪滔,林晗. “t”检验法则在闽北抗寒–速生邓恩桉优株筛选的应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15(2): 382–389.
[18] 钟安良,熊文愈. 杉木营养质量分析及其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2,16(3):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