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海, 郭兆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及展望[J]. 生态科学, 2021, 40(3): 247–252.
[2] 胡人亮. 苔藓植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3] 吴玉环, 程国栋, 高谦. 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J]. 中国沙漠, 2003, 23(3): 215–220.
[4] 朱瑞良, 马晓英, 曹畅, 曹子寅. 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 (7): 1–12.
[5] 刘艳, 杨钰爽.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对重庆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6): 677–682.
[6] 邢诗晨, 唐录艳, 戴尊, 涂淑雯, 陈星, 张建行, 李宏庆, 彭涛, 王健. 安徽石台县与青阳县苔藓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 1–8.
[7] 田雅娴. 西藏墨脱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8] 孙航, 周浙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弯河谷地区种子植物[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2.
[9] 徐凤翔.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5.
[10] Noguchi A, IwatsuKi Z.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t 4–5) [M]. Nichinan, Japan: The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87–1989.
[11] 高谦. 中国苔藓志(第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12] 高谦. 中国苔藓志(第2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3] 高谦, 吴玉环. 中国苔纲和角苔纲植物属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4] 胡人亮, 王幼芳. 中国苔藓志(第7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5] 黎兴江. 中国苔藓志(第3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6] 黎兴江. 中国苔藓志(第4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7] 吴鹏程, 贾渝. 中国苔藓志(第5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8] 吴鹏程. 中国苔藓志(第6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9] 吴鹏程, 贾渝. 中国苔藓志(第8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0] 黎兴江. 西藏苔藓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21] 贾渝, 何思.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苔藓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1–292.
[22] 尚玉昌. 普通生态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3] 林正眉, 钟喜芳, 陈树耿, 候琼昭, 董川宏, 罗刚跃, 麦荣臻. 广东桉树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分析: 以江门市四堡林场为例[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 37(3): 68–71,75.
[24] 孙航, 周浙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弯河谷地区种子植物[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2.
[25] Benavides J C, Jesús I S D. Diversity and rarity of epiphyllous bryophytes in a superhumid tropical lowland forest of Chocó- Colombia [J]. Cryptogamie, Bryologie, 2011, 32: 119–133.
[26] 戴尊, 陈星, 张建行, 宋坤, 邢诗晨, 邹璐, 雷祖培, 李宏庆, 王健.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及附主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