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微酸性电解水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戴晓泽, 王 超, 刘青青, 冯淑娟, 明艳林, 林明佑, 张延晖, 林河通, 陈艺晖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89-9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12
    摘要21)      PDF(pc) (1224KB)(337)    收藏
    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SAEW)作为一种绿色杀菌剂,具有低成本、高效环保、安全性强、无腐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杀菌保鲜。文中介绍SAEW的制备原理、主要参数、杀菌机理及其应用优势,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SAEW在果蔬、水产品和畜禽肉类杀菌及保鲜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展望SAEW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突破点,为SAEW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拓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流式细胞术和基因组Survey检测黄连木基因组大小
    周美君, 尹 月, 张永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495-50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1
    摘要80)      PDF(pc) (4084KB)(306)    收藏
    为确定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全基因组测序策略,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连木基因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内参,通过流式细胞术估算黄连木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80 Mb和406 Mb;(2) 从高通量测序获得86 Gb原始数据,过滤处理后得到约85 Gb有效数据;(3) 通过将测序数据与NT库进行比对,发现前五个匹配数量最多的物种均为漆树科物种,在这些物种中,黄连木与同属的阿月浑子P. vera序列相似度最高,测序数据不存在外源污染;(4) K-mer分析显示黄连木基因组大小为418 Mb,杂合度达1.89%,重复序列比例为57.5%。综上,黄连木基因组属于高杂合度高重复率的复杂基因组,建议使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结合Hi-C测序技术的组装策略,同时重视杂合区域的组装。该研究结果为黄连木全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和重要的数据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蕈树KNOX基因家族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王安邦, 叶兴状, 赵金涛, 陈志云, 翁慧莹, 林 茂, 张国防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1-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1
    摘要35)      PDF(pc) (2586KB)(209)    收藏
    KNOX基因家族在植物叶形生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调节功能。为鉴定并分析蕈树Altingia chinensis 的KNOX基因家族,探寻其组织表达模式,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蕈树全基因组水平鉴定KNOX基因家族,并对其基因位置、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基因共线性以及转录组表达进行分析。从蕈树基因组中8条染色体上得到11个AcKNOXs,其中AcKNOX6和AcKNOX9无ELK和Homeobox KN结构域,AcKNOX7无ELK结构域,其余均有完整结构域。蕈树AcKNOXs分为Class Ⅰ (AcKNOX1、AcKNOX2、AcKNOX5、AcKNOX8、AcKNOX10、AcKNOX11)、Class Ⅱ (AcKNOX3、AcKNOX4、AcKNOX7)和Class M (AcKNOX6、AcKNOX9)三类。AcKNOXs蛋白包含144~444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均位于细胞核,均为酸性不稳定亲水蛋白。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cKNOXs基因存在组织特异性,但同一亚家族大部分成员的表达模式相似。鉴定的11个AcKNOX成员扩增方式为片段复制,无串联重复。AcKNOX3/AcKNOX4、KNOX2/AcKNOX8、AcKNOX6/AcKNOX9、AcKNOX5/AcKNOX10共4对基因间存在共线性关系。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蕈树KNOX基因家族基因组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神农架林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及潜在分布区研究
    陈 伟, 李楚婷, 傅 强, 刘秀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71-8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9
    摘要20)      PDF(pc) (3788KB)(200)    收藏
    根据生态环境部《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将神农架林区划分为37个 10 km × 10 km工作网格,分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林区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保护现状和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 神农架林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4种(含变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含变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7种(含变种);有具体分布信息的有79种(含变种);在科级水平上,兰科植物种类最多,在属级水平上重楼属Paris植物最多,植物生活型以草本居多。(2) 在水平分布格局中,31号网格(官门山、香溪源)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最多,可能与其所处大起伏中高山地带且位于大巴山脉内有关。(3) 在垂直分布格局中,中山林带(1200 m≤海拔≤2300 m)内物种丰富度最高,共有67种(含变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隶属于29科45属。(4) 筛选出热点区域为31号和32号网格,均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内,说明热点区域基本得到完全保护,热点区域无保护空缺地,神农架国家公园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种(含变种),就地保护率64.29%。(5) 筛出7种典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对其当前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知,潜在分布区主要在红坪镇、木鱼镇和大九湖等3个区域内,新华镇和阳日镇也有部分潜在分布区,而神农架林区东北部分地区基本无适生区。在7种(含变种)典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在神农架林区内潜在分布区面积最大,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的87.0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达1562.50 k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福建山樱花花芽分化形态特征及进程
    朱炫怡, 章杨婷, 李婉莹, 林玮捷, 赵 凯, 周育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54-5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8
    摘要61)      PDF(pc) (9974KB)(185)    收藏
    为探究福建山樱花不同瓣型的花芽分化过程,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福建山樱花单瓣型品种‘寒樱’ Cerasus × kanzakura ‘Praecox’、重瓣型品种‘牡丹樱’ C. campanulata ‘Double-flowered’ 和半重瓣型品种‘红粉佳人’ C. kanzakura × campanulata ‘Satis in Pink’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3个品种福建山樱花均经历6个完整的花芽分化时期,包括始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在花瓣与雄蕊分化阶段,三者呈现规律性变化。‘寒樱’、‘红粉佳人’、‘牡丹樱’的花瓣分化期逐步延长,而雄蕊分化期则逐步缩短。重瓣花型的形成与雄蕊瓣化密切相关,表明福建山樱花的重瓣花型可能来源于雄蕊瓣化,属于雌雄蕊起源。半重瓣型品种‘红粉佳人’花芽分化周期为98 d,单瓣型品种‘寒樱’为105 d,重瓣型品种‘牡丹樱’则为112 d。不同花型福建山樱花分化过程相似,且雄蕊瓣化参与了重瓣花型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福建山樱花重瓣花型形成机制奠定形态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不同基原与产地羌活挥发油成分差异性分析
    张 珺, 李 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11-2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2
    摘要25)      PDF(pc) (1648KB)(177)    收藏
    以不同产地、不同基原的20批羌活药材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羌活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系统分析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与宽叶羌活N. franchetii 的挥发油得率、成分及相对含量。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羌活与宽叶羌活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羌活的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宽叶羌活,而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在20批羌活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6种成分,主要为烃类及醇类,20批样品共有成分仅有3种,均为烃类化合物;此外,含量最高的5个成分β-蒎烯、α-蒎烯、(+)-柠檬烯、γ-松油烯和(-)-萜品-4-醇在不同基原和产地样品中也具有明显差异;HCA、PCA和 OPLS-DA 等方法均能将羌活和宽叶羌活有效区分开,但对于不同产地的样品无法进行区分;以VIP > 1为判断标准筛选出23个差异性挥发油类成分,可以作为区分羌活和宽叶羌活的重要成分。不同基原羌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类型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产地间无明显差异,表明在引起羌活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的众多因素中,基原是主导因素。研究结果为羌活药材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南北柴胡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常 盼, 李 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58-16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5
    摘要20)      PDF(pc) (2060KB)(160)    收藏
    通过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基原柴胡样品的代谢物和基因表达差异性,探究其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的代谢产物及中间体的原位累积模式。结果表明,南北柴胡代谢物差异明显,其中黄酮类差异代谢物受差异基因调控,表现出极强的差异性,筛选出芦丁、杨梅素、樱花素、黄腐醇等52个差异代谢物,同时在根横切剖面原位累积模式也存在差异,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韧皮部黄酮类化合物积累较为丰富,南柴胡B. scorzonerifolium则呈现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不同基原柴胡的黄酮类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可能是FLS、CHI、DFR等。从空间分布来看,柴胡黄酮类化合物在根部横切面上的积累呈现以髓部为圆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园林树木木腐菌调查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邓嘉茹, 孙龙华, 张劲蔼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100-1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13
    摘要15)      PDF(pc) (1670KB)(145)    收藏
    木腐菌是园林树木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其为害不仅直接导致树木生长衰退和影响景观,而且还因造成树木腐朽倒伏给城市生活带来潜在威胁,因此木腐菌调查和诊断研究成为树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国内外园林树木木腐菌资源调查和诊断技术两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国外研究木腐菌的历史已有200多年,但主要侧重于木腐菌的分类、腐朽机理以及木腐菌在树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等研究。近30年来,我国在木腐菌上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关注点多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及木腐菌重要类群系统分类研究。在诊断技术方面,树木雷达、应力波检测等先进仪器在木腐菌的诊断中得到应用,用以评估树木腐朽程度与风险,为城市园林树木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DNA条形码技术、实时PCR、等温扩增等新型分子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这些分子技术显著提高木腐菌的快速诊断能力。本综述以期为园林树木木腐菌识别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枫香树TCP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赵金涛, 叶兴状, 王安邦, 陈志云, 翁慧莹, 张国防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09-1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1
    摘要82)      PDF(pc) (3585KB)(139)    收藏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是蕈树科落叶型代表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TCP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适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基于枫香树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LfTCP基因家族,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基因位置、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种内种间共线性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组织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枫香树TCP基因家族共有22个成员,编码蛋白长度介于197~552 AA之间;22个LfTCPs基因非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LfTCPs在Class Ⅰ中有12个成员,在Class Ⅱ中有10个成员,其中CIN亚家族有7个成员,CYC/TB1亚家族有3个成员。LfTCP基因家族启动子顺式元件可能与光、激素和胁迫响应有关。LfTCPs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LfTCP6、LfTCP7和LfTCP17在叶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研究枫香树叶片生长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枫香树TCP家族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乔 娇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12-51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3
    摘要60)      PDF(pc) (475KB)(127)    收藏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GA3,25、50、100 mg·L–1),探究其对氯化钠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外源赤霉素促进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上升,相对伤害率降低。在幼苗生长阶段,形态分析表明,外源赤霉素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株高、根长、根尖数及叶面积上升;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外源赤霉素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光合作用增强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上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下降。综上所述,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喷洒外源赤霉素后氯化钠胁迫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减弱,最适赤霉素浓度为50 mg·L–1。该研究结果为优化盐渍地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三角梅5个品种的盐雾耐性比较
    林嘉政, 曹舰艇, 王紫奕, 詹福麟, 李 岩, 干思泉, 王文卿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68-1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6
    摘要17)      PDF(pc) (1978KB)(104)    收藏
    为提高滨海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筛选耐盐雾三角梅Bougainvillea品种,以厦门地区常用的三角梅品种‘银边浅紫’‘同安红’‘云南紫’‘小叶紫’‘白苞’扦插苗为对象,通过超声波加湿喷雾器喷洒NaCl溶液模拟盐雾胁迫,定期观察植株形态变化,测定叶片生理指标动态,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耐盐雾特性。结果表明,盐雾胁迫造成三角梅各品种叶片发黄、枯焦和脱落,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加重,‘云南紫’和‘小叶紫’受害最明显,‘银边浅紫’形态受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各品种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品种间有差别。盐雾处理下,‘银边浅紫’‘云南紫’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白苞’的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云南紫’和‘小叶紫’逐渐上升,而‘同安红’先下降后上升,‘银边浅紫’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除‘云南紫’和‘小叶紫’外,其余品种SOD活性均有一定程度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大部分品种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品种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均随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白苞’的上升幅度最大。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5个三角梅品种的盐雾抗性依次为‘白苞’>‘银边浅紫’>‘同安红’>‘云南紫’>‘小叶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广东惠东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黄俊凯, 李孝济, 董仕勇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86-1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8
    摘要23)      PDF(pc) (2106KB)(80)    收藏
    惠东县隶属广东省,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保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惠东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一直缺乏全面调查。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馆藏标本和部分分子系统学数据,对惠东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以阐明惠东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种类、区系特点、珍稀濒危物种与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 异穗卷柏Selaginella heterostachys、钝角栗金星蕨Coryphopteris angulariloba、秦氏栗金星蕨C. chingii和淡绿短肠蕨Diplazium virescens存在新的形态变异;(2) 确定广东有台湾圆腺蕨Sphaerostephanos taiwanensis的分布,但不支持广东铁角蕨Asplenium guangdongense为独立分类群;(3) 重新发现消失近百年的罗浮山瓶蕨Vandenboschia lofoushanensis的生活居群;(4) 惠东县目前有记录的石松类植物2科5属11种,蕨类植物23科62属119种,本区域的蕨类植物以亚洲热带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居多(各占蕨类总种数的约36%),其中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17种)、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15种)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5种)的种类最为丰富;(5) 区域内珍稀及重点保护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3种,其中8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长柄石杉Huperzia javanica和罗浮山瓶蕨被评估为濒危(EN)物种。文后附有完整的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UPLC-QQQ-MS/MS测定不同产地2种寄主肉苁蓉10种苯乙醇苷成分
    赵法法, 郭晔红, 高培文, 陈锦辉, 张文瑶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399-40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2
    摘要54)      PDF(pc) (947KB)(75)    收藏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不同产地2 种寄主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 10 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0 种待测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9),各对照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4.61%~102.71%,RSD值小于3.39%,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内蒙古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显著高于产自新疆和甘肃的肉苁蓉,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新疆>甘肃,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则依次为内蒙古>甘肃>新疆。3个产地的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均以四翅滨藜–肉苁蓉高于梭梭–肉苁蓉。研究结果为测定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提供更便捷的检测方法,也为肉苁蓉质量评价与寄主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沼寒藓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近缘物种比较
    黄定旭, 马怀富, 梁 盛, 何琴琴, 张廷跃, 孔令雄, 刘邦友, 康凯莉, 彭 涛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21-1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2
    摘要21)      PDF(pc) (4438KB)(73)    收藏
    沼寒藓Paludella squarrosa主要分布于湿地环境,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苔藓植物之一,在湿地生态学和植物进化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沼寒藓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与注释,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沼寒藓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24 879 bp,包含大单拷贝区(LSC,86 458 bp)、小单拷贝区(SSC,18 529 bp)及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a和IRb,均为9 946 bp),基因组GC含量为28.9%。该基因组共包含122个基因,其中77个为编码蛋白质基因,8个为编码rRNA基因,37个为编码t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四种散在重复序列共49个,其中以回文重复序列为主;并鉴定出17种类型的SSR,其中以单核苷酸(A/T)重复为主。同时,选取GenBank中壶藓目Splachnales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沼寒藓与Tayloria sp.在基因组大小、基因含量和序列上高度相似。基于rps4和trnL-F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沼寒藓与Amblyodon dealbatus的亲缘关系较近。作为寒藓科Meesiaceae的代表性物种,沼寒藓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为深入理解寒藓科植物的进化历史、基因组特征以及生态适应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深圳市常见风铃木表型特征及鉴别要点
    张小凤, 罗 栋, 袁峰均, 徐桂红, 唐婧文, 雷江丽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95-20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9
    摘要24)      PDF(pc) (1109KB)(68)    收藏
    风铃木类植物(紫葳科)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广泛栽培于深圳市。然而有些种表型相似,难以区分,中文名名和拉丁名的使用也较为混乱。本文对栽培于深圳市绿地的风铃木种类及其表型和物候特征进行调查和详细描述,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风铃木种类表型性状鉴别和种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深圳市绿地栽培的风铃木类植物主要来自风铃木属Handroanthus和栎铃木属Tabebuia 两属的6个物种,红花系列有3种,分别为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洋红风铃木H. heptaphyllus和蔷薇风铃木Tabebuia rosea;黄花系列有3种,分别为黄花风铃木H. chrysanthus、金毛风铃木H. chrysotrichus和银鳞风铃木T. aurea。其中,紫花风铃木和洋红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和金毛风铃木的花色极为相近,但叶片锯齿、叶柄、花萼形状及表面被毛等性状均存在差异,可作为二者的性状鉴别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不同种源阴香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许泽宁, 蓝彩嘉, 李 露, 陈 华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54-6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7
    摘要17)      PDF(pc) (3385KB)(67)    收藏
    为了解不同种源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植株的表型特征和多样性,以全国范围8个种源地的阴香为试材,对其冠型、叶片、枝干和株高等22个生物学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结果表明,在22个生物学表型性状指标中,株高、地径、叶柄长度和叶长等表型性状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结合株高、地径、叶柄长度和叶宽的差异性分析来看,韶关和建瓯种源生长量最大,这与其生长势强是一致的。从不同种源间的阴香主要表型性状生长量分析,叶宽生长量以赣州种源最大,呈显著性差异。叶长生长量以韶关种源增长量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韶关种源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最强。根据生物学表型性状指标对8个种源地的阴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其表型性状相似性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阴香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相关表型性状的指标量化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资料(六)
    熊亲戴, 薛建军, 罗武鸿, 曾球根, 王诗扬, 赖晓超, 邓 军, 康 宁, 凡 强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209-2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11
    摘要35)      PDF(pc) (2327KB)(56)    收藏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海南五针松 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红茎黄芩Scutellaria yunnanensisH. Lév.、密花厚壳树Ehretia densiflora F. N. Wei & H. Q. Wen、密齿楼梯草Elatostema pycnodontum W. T. Wang、常绿悬钩子Rubus jianensis L. T. Lu &Boufford。新记录丰富了广东省的植物多样性,对广东省种子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干旱胁迫对5种园林乔木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陈晓熹, 张炎晶, 赖 灿, 伍 佳, 谭灿灿, 郭 微, 战国强, 孙延军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20-5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4
    摘要65)      PDF(pc) (2269KB)(55)    收藏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城市树木根系形态的影响,以二年生凤凰木Delonix regia、火焰木Spathodea campanulata、樟Camphora officinarum、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和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幼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根系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CK相比中、重度干旱处理下的樟总根长、平均连接长度显著减小,分支密度显著增大(P<0.05);小叶榄仁平均连接长度显著减小,分支密度显著增大。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根系构型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特别是在重度干旱处理下,总根长与分支数的相关性更加紧密,表明在极端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策略和资源分配模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根系特征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轮换法,筛选出对干旱胁迫敏感的树木根系形态指标为分支数、总根长和交叉数,5种乔木根系形态综合得分排序为小叶榄仁>凤凰木>樟>火焰木>美丽异木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抗寒性评价
    廖仿炎, 陈泊臻, 王力涵, 王雨欣, 李 娜, 朱报著, 张卫华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45-5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6
    摘要33)      PDF(pc) (638KB)(54)    收藏
    以马大相思Acacia mangium × A. auriculiformis 9个无性系幼苗为试材,利用大型低温人工气候室模拟阶段降温寒冷环境,测定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分析低温条件下马大相思生理指标的响应及抗寒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马大相思不同无性系间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逐渐增加,Pro含量和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规律。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得到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抗寒性强弱综合排序依次为:8号>7号>6号>2号>1号>9号>3号>4号>5号。8号无性系抗寒能力最强,可作为马大相思抗寒杂交育种和栽培的优质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自然演替15年的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恢复特征
    盘李军, 杜 健, 叶小萍, 许 涵, 李艳朋, 陈兆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6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8
    摘要14)      PDF(pc) (502KB)(53)    收藏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恢复能力是判断人工混交林营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以2005年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进行皆伐并种植阔叶乡土树种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上述典型区域建设的6.48 hm2样地2020年首次本底调查数据,探索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 云勇林场样地在经过15年的自然恢复后,共有55科121属169种植物进入群落并成功定殖,表明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物种多样性恢复能力;(2) 云勇林场样地重要值排名前10位的树种中人为引入物种有7种,表明早期人为引入物种对自然恢复15年的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仍具有重要影响;(3) 云勇林场样地独立植株个体的平均胸径为8.60 cm,植株径级分布总体呈为倒“J”形,表明群落更新良好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4) 早期人为引入物种能够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恢复时间较短,其径级结构主要表现为钟形曲线。综上所述,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恢复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亚热带地区的森林恢复策略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AM真菌介导生长素信号途径对玉米侧根形成的调控效应
    朱凤娃, 陈伟立, 张 微, 陈美铮, 刘晓迪, 姚 青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32-14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3
    摘要45)      PDF(pc) (3238KB)(45)    收藏
    丛枝菌根(AM)真菌会影响植物侧根形成,而后者高度依赖于土壤磷水平和植物激素水平。本文以玉米Zea mays为试材,在不施磷土壤(有效磷为20.5 mg·kg-1,低磷处理)和补充施用30 mg P·kg-1磷肥(KH2PO4)的土壤(高磷处理)中接种异型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测定玉米植株生物量、侧根数及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并对侧根发育相关基因(ZmKRP2、ZmPSK1、ZmPSK3)和生长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ZmNAC1、ZmARF1、ZmTIR1、ZmPIN1b、ZmAUX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在播种35 d后,与不接种相比,AM真菌在两种磷水平下均显著增加玉米生物量;AM真菌使二级和三级侧根数显著增加53.5%~237.8%,而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接种AM真菌显著增强ZmPSK3基因表达,磷水平增强ZmPSK1、ZmPSK3ZmKRP2基因表达。此外,IAA含量和信号途径受AM真菌和磷水平的显著影响,在接种AM真菌时,播种35 d后低磷水平处理玉米IAA含量比高磷水平显著增加48.4%;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生长素信号相关基因表达;与低磷水平相比,高磷水平显著增强ZmNAC1表达,显著降低ZmAUX1表达。ZR含量不受磷水平和AM真菌影响;生长素信号途径参与AM真菌介导侧根形成过程的调控,且AM真菌调控效应超过了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金线莲分子标记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林舒晴, 马香丽, 许 文, 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78-48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3
    摘要110)      PDF(pc) (442KB)(35)    收藏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金线莲分子生药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金线莲分子鉴定、转录组测序、功能基因克隆和合成等分子生药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金线莲遗传性分析、分子鉴定、功能基因挖掘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讨论,为进一步推动金线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高温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增强芦柑叶片光合与抗氧化能力
    周宏蕙, 葛 聪, 黄晓冰, 张 龙, 卢聪慧, 张宇平, 王 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389-39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1
    摘要98)      PDF(pc) (1709KB)(34)    收藏
    探究高温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真菌(AMF)对芦柑Citrus reticulata ‘Ponkan’叶片光合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置高温干旱胁迫下芦柑接种AMF和不接种两个处理,并以正常环境条件不接种AMF芦柑为对照,对芦柑根系AMF侵染率及其表型进行观察,并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指标、活性氧(ROS)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胁迫下不接菌芦柑的叶片明显黄化、萎蔫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同时,其叶片O2܋、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与高温干旱胁迫下不接菌芦柑比较,接菌芦柑植株萎蔫速度较慢、萎蔫程度较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合效率明显提升,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叶片O2܋、H2O2 和MDA含量下降,SOD、CAT、POD和APX活性提升。高温干旱胁迫抑制芦柑生长,降低光合和抗氧化能力;而接种AMF有效增强芦柑叶片光合和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ROS能力,缓解高温干旱胁迫对芦柑的生理伤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水杨酸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
    王慧玲, 孙钧政, 刘青青, 明艳林, 林河通, 陈艺晖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27-53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5
    摘要57)      PDF(pc) (802KB)(34)    收藏
    龙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果实成熟于7~9月高温高湿季节,采后生理代谢旺盛,常温贮藏3~4 d后,内果皮褐变,果肉自溶,导致果实腐烂变质。本文以‘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 ‘Fuyan’果实为材料,研究水杨酸(SA)处理对接种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龙眼果实在28 ℃贮藏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延缓龙眼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和果实失重率的下降,在第5天,SA+P. longanae处理组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和果实失重率分别比P. longanae对照组低7.65%、15.91%和24.57%。同时,SA处理能延缓龙眼果实外果皮L*值下降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保持果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有效抑制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上升。综上表明,SA处理能保持采后龙眼果实较好的生理品质,提高其耐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多主棒孢霉对不同品种烟草的致病性及其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黄纯杨, 杨 相, 周红江, 史彩华, 汪汉成, 胡静荣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22-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03
    摘要16)      PDF(pc) (1264KB)(32)    收藏
    为明确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致病性及其培养条件,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分离的多主棒孢霉菌株HBU230811接种到6个常见的烟草品种,明确其致病性并筛选其最适培养基及pH、糖源、光周期、温度等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多主棒孢霉菌株HBU230811对6个烟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侵染,但对贵烟5号的侵染最弱。该菌株能够在PDA、MS、OA、KBA、LB和TLA等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KBA和OA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的菌落。OA培养基的菌丝较稀薄,KBA培养基上的菌丝较浓密且产孢时间最短。同时,该菌株在pH 4~12范围均可正常生长,且pH为7~9时生长状态最佳。另外,糖源、光周期和温度对菌株HBU230811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该菌株生长的最佳条件是以山梨醇作为糖源、28 ℃全黑暗条件培养。研究结果为揭示多主棒孢霉菌株HBU230811致病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匙羹藤多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测定
    郝胜杰, 后海庆, 尹 杰, 李洪森, 杜雨欣, 靳枫阳, 李 欠, 陈桂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45-55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7
    摘要51)      PDF(pc) (3283KB)(30)    收藏
    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Ss)提取匙羹藤多糖工艺,探究其生物活性,为匙羹藤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匙羹藤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匙羹藤多糖对DPPH、ABTS+、FRAR和H2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以及对几种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氯化胆碱和柠檬酸合成的DESs提取率最高,经响应面法优化后,在氯化胆碱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1:1.02、含水量39.32%、液料比20.21:1、超声时间39.23 min、超声温度41.35 ℃、超声功率412 W条件下,匙羹藤多糖提取率达29.23%,比传统水提法提升近15倍。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匙羹藤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广谱抗菌能力及酶抑制活性,对未来开发新型降糖产品具有较高潜力。DESs具有绿色环保、高效且重复利用等优点,作为天然产物的提取介质,能有效提升匙羹藤多糖提取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马关叉柱兰,中国叉柱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
    付晓莹, 熊 驰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71-4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1
    摘要60)      PDF(pc) (1076KB)(30)    收藏
    报道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马关叉柱兰Cheirostylis sherriffii N. Pearce & P. J. Cribb,描述其形态特征并提供彩色图片。该种与头腺叉柱兰C. glandulifera (Aver.) J. M. H. Shaw相近,区别在于马关叉柱兰茎直立,根状茎短,花序3~6朵小花,花萼和花瓣淡绿色。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广东禾本科一新记录属——沼原草属
    童毅华, 曾云保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85-8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11
    摘要25)      PDF(pc) (5695KB)(28)    收藏
    报道广东禾本科一新记录属——沼原草属Moliniopsis Hayata。该属为单种属,模式种为沼原草M. japonica (Hack.) Hayata,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东南部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最近该种的一个居群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被发现,且是这个种分布最南的一个居群。该发现对于未来研究沼原草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的起源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中国西藏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郗厚诚, 申健勇, 姜立举, 马兴达, 王文广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1): 82-8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1.010
    摘要14)      PDF(pc) (1796KB)(27)    收藏
    报道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中国新记录变种——长圆豆蔻Amomum raoii var. oblongum (V. P. Thomas & M. Sabu) M. Sabu & V. P. Thomas和西藏自治区新记录种——短萼火焰花Phlogacanthus gomezii (Nees) J. R. I. Wood。结合文献和凭证标本补充描述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和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植物标本馆(SZ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安徽省种子植物1个新变型及3个新记录种
    孙向阳, 沈 浪, 朱 昊, 马海军, 倪味咏, 方宏明, 李晓红, 邵剑文, 刘 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74-4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2
    摘要74)      PDF(pc) (1749KB)(27)    收藏
    报道安徽省种子植物新变型1个,分布新记录3种,即白花香薷Elsholtzia argyi Lévl f. albiflora X. Y. Sun & Kun Liu form. nov.、裂果卫矛Euonymus dielsianus Loes. ex Diels、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 Maxim和少年红Ardisia alyxiifolia Tsiang ex C. Chen。文中简述了每个种的分布、生境、主要识别特征以及与相似种的区别并配以彩色照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20种夹竹桃科植物花性状多样性及生态策略研究
    孙 睿, 宋鹏飞, 杨 帅, 韩 梅, 杨 洁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33-44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6
    摘要80)      PDF(pc) (1509KB)(23)    收藏
    花性状作为植物生活史中最为多样和复杂的性状集合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发挥吸引传粉者、防御啃食者和抵抗逆境等生态功能实现成功繁殖的目的。在花性状的相关研究中,花颜色研究相对其他性状较为滞后,但花颜色及其与其他花性状之间的关系在植物吸引传粉者以及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20种夹竹桃科植物的花颜色等5类花性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夹竹桃科植物花性状的多样性及其生态策略。结果表明,夹竹桃科植物的花性状存在广泛的多样性,不同花色植物的一些花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夹竹桃科植物不同花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明植物能够通过自身需要采取合适的生态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毛竹林和雷竹林根系结构特征研究
    吕惠飞, 王灵玲, 赵紫晴, 孙晗靖, 郑 慧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51-45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8
    摘要48)      PDF(pc) (548KB)(23)    收藏
    通过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雷竹P. praecox竹林根系长度、体积、表面积及干质量等各项数量指标,阐明两类竹林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为竹类资源培育、竹林土壤管理以及竹林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依据。采用根系挖掘法和根系扫描法,布设样地,对竹林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系表面积、体积、长度及干质量占全部根系比重均达80%以上。毛竹林和雷竹林内不同径级的根系长度和体积所占全部的比例均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毛竹林不同径级根系分布中,<1 mm根系长度占比最大(70.45%),>2 mm根系体积占比最大(78.73%)。雷竹林根系仅分布在0~40 cm土层,且土壤表层(0~20 cm)内根系体积、表面积及干质量占比均超60%,根系长度占总长度59.39%,不同径级分布中<1 mm径级根系长度占比最大(80.46%),但体积中占比最小(16.63%)。土壤0~40 cm土层内,3个径级根系长度占全部根系长度比重均表现为雷竹林>毛竹林,≤2 mm径级根系体积占比均表现为毛竹林<雷竹林,>2 mm径级中毛竹林>雷竹林。土壤层0~40 cm是竹林根系主要生长发育的活动层,亦是竹林土壤管理的重要层次,而毛竹林和雷竹林根系含量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毛竹林相比雷竹林具有更庞大的根系结构。结合不同根系结构特征提出更符合竹种经营管理的措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黄芪产量及土壤水分、耗水特性的影响
    崔雄飞, 王玉才, 吕 翔, 王晓峰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176-18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07
    摘要16)      PDF(pc) (2164KB)(23)    收藏
    为明确水氮耦合效应对陇西半干旱区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当地黄芪高效合理的灌溉施肥模式,于2024年4~10月,在甘肃省渭源县开展膜下滴灌黄芪水氮耦合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70% (W1)、70%~85% (W2)两个灌水水平,及低氮(62 kg·hm–2,N1)、中氮(84 kg·hm–2,N2)和高氮(106 kg·hm–2,N3)三个氮素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0~100 cm土壤贮水量随黄芪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减少土壤贮水消耗量。黄芪结果期的总耗水量、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最大,其中,W2N1处理总耗水量最大,为674.3 mm;W2N2处理耗水量、耗水强度最大,分别较其他水氮处理显著提高3.0%~16.8%、3.4%~17.9%,较CK显著提高39.8%、39.4%;W1N2处理耗水模系数最大,较其他水氮处理显著提高5.4%~17.3%,较CK显著提高2.1%。不同水氮处理对黄芪根粗、根长、地下部干质量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W2N2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8%~48.3%、5.6%~22.4%、14.2%~51.3%、7.1%~25.9%。说明适宜的灌水和施氮可改善黄芪耗水特性,促进其根系吸收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W2N2处理的栽培模式能显著增加黄芪根粗、根长,并显著提高黄芪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IWGS国际睡莲新品种竞赛发展状况及获奖品种特征分析
    刘阿梅, 李子俊, 田代科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5, 54 (2): 220-2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2.013
    摘要17)      PDF(pc) (3963KB)(22)    收藏
    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协会(IWGS)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国际睡莲新品种评选竞赛,至今已举办25届,共有来自10个国家61个育种家(单位)的162个品种获奖。本文系统总结IWGS睡莲新品种竞赛评选历史、规则及发展状况,历届获奖睡莲品种的育种国分布、品种特征、主要获奖参赛国和育种家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认识该项活动的特点和获奖睡莲品种,了解国际睡莲新品种评选活动及睡莲育种发展趋势,提高育种及参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药用植物猴耳环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钟凤娣, 凌腾泓, 牟桂萍, 朱孔宇, 王鹏龙, 闫晓东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16-4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4
    摘要45)      PDF(pc) (1099KB)(22)    收藏
    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技术对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根部、成熟枝干、嫩枝、成熟叶片和嫩叶组织的混合样本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成功鉴定出118 472个独特的转录本,进一步归纳为44 939个Unigenes。对Nr、Uniprot、GO、KEGG和KOG数据库进行比对,为37 198个Unigenes提供了功能注释,其中大部分Unigenes参与了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同时,发现13 897个Unigenes经历了可变剪接,包括内含子保留、3'端剪接多样性和5'端剪接多样性。此外,还鉴定到377个和159个参与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以及132个和180个编码MYB和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Unigenes。研究结果扩展了猴耳环的基因组资源,为探索其生物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机制、关键基因的筛选以及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猴耳环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流式细胞术测定狸尾豆和蝙蝠草基因组大小
    高颖捷, 缪 佳, 黄 翔, 赵雪利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03-51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02
    摘要47)      PDF(pc) (808KB)(22)    收藏
    为测定豆科药用植物狸尾豆Uraria lagopodioides和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的基因组大小,并探究其适合的实验体系,本研究筛选了5种细胞核解离缓冲液以及2种细胞核悬液制备方法,以玉米Zea mays为内标植物,运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种植物的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适合狸尾豆和蝙蝠草流式细胞术的细胞核解离缓冲液为MGB;40 μm孔径滤网过滤3次,或1000 r·min–1离心是适合的细胞核悬浮液制备条件;狸尾豆和蝙蝠草基因组大小分别为0.69 Gb和0.64 Gb。该研究结果为狸尾豆和蝙蝠草基因组学、遗传进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13个芍药品种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应梦云, 施建羽, 叶秋萍, 沈清宇, 余 雯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77-58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11
    摘要52)      PDF(pc) (496KB)(22)    收藏
    收集整理13个优质观赏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品种,在其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选取基于花朵、植株相关性状和生长特性等13个观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观赏价值评价,筛选观赏价值高的品种。结果表明,根据构建的判断矩阵,指标层中花色、株型、生长势所占权重较大,在芍药观赏价值评价中尤为重要。根据综合得分将芍药品种分为Ⅰ、Ⅱ、Ⅲ级,Ⅰ级的4个品种观赏效果最佳,包括‘雪原红星’‘凤羽落金池’‘奇花露霜’和‘种生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宜发挥优势进行推广;Ⅱ级的6个品种综合表现一般,包括‘墨紫绫’‘大富贵’‘晴雯’‘蓝富士’‘鲁红’和‘艳紫向阳’;Ⅲ级品种综合评价值较低,包括‘红富士’‘ 红艳争辉’和‘紫凤朝阳’。该评价结果可为芍药资源在观赏园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厦门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与空间布局分析
    王龙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6): 569-57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6.010
    摘要46)      PDF(pc) (2254KB)(21)    收藏
    对厦门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掌握厦门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2021~2023年厦门市古树名木调查数据,采用GIS信息技术与传统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厦门市古树名木3项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分布情况与行政区域、地形、坡度、坡向的关系。厦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1773株,其中名木、一级古树、二级古树、三级古树分别有11、68、319、1375株,隶属于27科39属43种;生长势正常的占比为82.18%,以本土树种为主,其中榕树数量最多。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H)指数为1.58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5.882,生物多样性处于中等状态。厦门市古树名木最邻近比率为0.30<1,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思明区鼓浪屿分布密度最高,超过26.9株·km–2;94.6%古树名木分布在坡度<15°地形上,各个坡向分布较为均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古树名木占比最高的为居民及建设用地,达63.8%,其次为耕地,比例为2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闭鞘姜科麻栗坡地莴笋花的补充描述
    严佳威, 陈 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68-4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0
    摘要73)      PDF(pc) (1104KB)(21)    收藏
    对新近产自云南的一种闭鞘姜科地莴笋花属植物——麻栗坡地莴笋花Parahellenia malipoensis Juan Chen, L.Y. Zeng, S. Jin Zeng & N. H. Xia的花部形态进行补充描述。该种在形态上与其他地莴笋花属植物易于差别,如植株不高,茎不分枝,叶片小且有褶皱,花序小,苞片先端有软尖刺,药隔附属体极短且为黄色饰有深红色条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第二十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命名法会议介绍
    马金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 (5): 487-494.  
    摘要54)      PDF(pc) (1082KB)(2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