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卜朝阳, 周锦业, 黄昌艳, 卢家仕, 宋倩. 我国茉莉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 北方园艺, 2014(19): 199–203.
[2] 李春牛, 李俊玲, 严华兵, 陈殷, 卜朝阳. 茉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繁育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 2013, 33(2): 27–29, 48.
[3] 叶秋萍, 金心怡, 李鑫磊, 徐小东, 黄丹樨, 程淑华.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理化指标及花茶品质变化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12): 99–103, 108.
[4] 杨俊杰, 张月琴, 汪云. 茉莉花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3(6): 48–49.
[5] 杨申勇. 浅谈我国茉莉花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措施[J]. 茶叶通讯, 2011, 38(4): 32–33.
[6] 许长同.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 中国园艺文摘, 2012(10): 24–27.
[7] 杨文文. 福州茉莉花茶的起源与发展[J]. 现代园艺, 2013(12): 25.
[8] 朱业斌, 辛海文, 吴小光, 彭小平. 生姜大棚提早绿色高效栽培技木[J]. 中国蔬菜, 2017(6): 99–100.
[9] 刘芳亮, 杨涛. 塑料大棚薄皮甜瓜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 2018, 31(11): 58–59.
[10] 章钢明, 邹宜静, 卢钢, 蒋荣平. 大棚芦笋冬春季高效套种技术[J]. 中国蔬菜, 2018(3): 97–98.
[11] 文莲莲, 张雪松, 陈小文, 李聪聪, 刘艳芝, 张天柱. 转光棚膜覆盖对日光温室光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9(13): 82–86.
[12] 王彦华, 李德锋, 齐胜利, 王成章, 高永革, 郑春雷, 李鹏飞.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和株高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7, 26(3): 183–190.
[13] 尹兆培. 杭州茉莉花的栽培法[J]. 生物学通报, 1958(6): 8–10.
[14] 王柏龄. 大田栽培茉莉越冬简法[J]. 中国茶叶, 1983(5): 44.
[15] 雷一东, 丁朝华. 茉莉花的栽培与利用[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2.
[16] 农丽丽, 吴峰, 陶冰倩, 韦玉全, 韦振飞, 蒙国洲. 横州市茉莉花集成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及综合效益[J]. 南方农业, 2023, 17(17): 153–157.
[17] 郑江闽. 福州茉莉花茶[J].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11): 80–84.
[18] 孟菲, 秦昭君. 特种茉莉花茶及其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J]. 乡村科技, 2018(1): 78–79.
[19] 骆少君, 郭雯飞, 濮荷娟. 我国茉莉花茶香气挥发油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J]. 福建茶叶, 1987(2): 2–10.
[20] Bera P, Kotamreddy J N R, Samanta T, Maiti S, Matra A.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in headspace scent volatiles composition of four commercially cultivated jasmine flowers[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5, 29(14): 1328–1335.
[21] 陈梅春, 朱育菁, 刘晓港, 陈峥, 刘波. 茉莉鲜花[Jasminum sambac (L.) Aiton]香气成分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7(4): 747–751.
[22] 赵国飞, 罗理勇, 常睿, 陈贤明, 曾亮. 离体茉莉花释香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特征[J]. 食品科学, 2015, 36(18): 120–126.
[23] 李鹤, 俞滢, 陈桂信, 姚雪倩, 郑德勇, 叶乃兴. 双瓣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L.) Ait开放过程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J]. 茶叶科学技术, 2015, 56(1): 2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