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1993-2010[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8: 1–99.
[2] 王宗琪, 许元科, 林坚, 梅旭东, 吴东浩.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3): 254–260.
[3] 高谦. 中国苔藓志(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1–368.
[4] 高谦. 中国苔藓志(第二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293.
[5] 黎兴江. 中国苔藓志(第三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157.
[6] 黎兴江. 中国苔藓志(第四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263.
[7] 吴鹏程, 贾渝. 中国苔藓志(第五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493.
[8] 吴鹏程. 中国苔藓志(第六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290.
[9] 胡人亮, 王幼芳. 中国苔藓志(第七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288.
[10] 吴鹏程, 贾渝. 中国苔藓志(第八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482.
[11] 高谦. 中国苔藓志(第九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1–323.
[12] 高谦, 吴玉环. 中国苔藓志(第十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463.
[13] 高谦, 吴玉环. 中国苔纲和角苔纲植物属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635
[14] 任昭杰, 赵遵田. 山东苔藓志[M].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16, 1–450.
[15] Noguchi A.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 1[M]. Nichinan: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87: 1–242.
[16] Noguchi A.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 2[M]. Nichinan: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88: 243–491.
[17] Noguchi A.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 3[M]. Nichinan: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89: 493–742.
[18] Noguchi A.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 4[M]. Nichinan: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91: 743–1012.
[19] Noguchi A.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ar 5[M]. Nichinan: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1994: 1013–1253.
[20] 何强, 贾渝. 中国苔藓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原则和评估结果[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7): 774–780.
[21]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180.
[22] 陈邦杰. 中国藓类植物属志: 上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 32–55.
[23] Zhang L, Corlett RT. Phytogeography of Hong Kong bryophytes[J]. J Biogeogr, 2003, 30(9): 1329–1337.
[24] 廖瑜俊, 金民忠, 侯建花, 赵昌高, 林坚, 许元科, 任昭杰. 浙江苔藓植物一新记录属——梨蒴藓属[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1): 75–77. |